您的位置:首页 > 图片链接 > 每日经济
每日经济

地方政策追踪与观察-第253期

添加时间:2015-04-20 16:08:26  浏览次数: 次  :

 【差异化政绩考核体系的效果值得关注】...2

目前,新的政绩考核办法已经在福建、四川、贵州等省份陆续推行。从已推行的新考核政策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取消部分县市GDP考核;下调GDP考核权重;多样化、复合化考评……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枣庄样本(一)】...5

资源型城市枣庄市分别以煤化工、重建台儿庄古城和棚改为突破口,目前已经开始体现成效,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县市发展乡村旅游需重视智慧旅游趋势】...8

越来越多的市、县级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并运用“智慧旅游”,“智慧旅游”的营销对象也已经从知名旅游景点向乡村旅游产品延展,这对于想要大打乡村旅游牌的县市来说是值得重视的两个趋势……

【县域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何处着手?】...11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何处着手?有哪些地区已经进行了相关探索?……



【差异化政绩考核体系的效果值得关注】

自去年底,全国范围的政绩考核体系即在酝酿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及今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等文件,均提出了“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等要求。目前,新的政绩考核办法已经在各地陆续推行。从已推行的新考核政策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取消部分县市GDP考核;下调GDP考核权重;多样化、复合化考评。

取消部分县市GDP考核的如贵州省、福建省。今年7月,贵州省开始施行我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地方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条例》规定,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增加循环经济产业、清洁型产业占GDP比重等新指标。8月,福建省取消对3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生态保护优先和农业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其中,22个县市属农产品主产区,12个县市属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两者均为限制开发区域。

下调GDP考核权重的如山东省、陕西省。山东省在今年4月下发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新的考核办法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实现程度”指标,权重由以前的60分降低为25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明显加大。比如,体现发展质量的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及提高幅度、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及提高幅度各占50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及提高幅度、人才发展指数、空气细颗粒物浓度现状及改善率各占40分。陕西省在2014年目标责任考核中,将GDP增长率考核分值,由8分降到6分,同时增加生态环保考核分值,由原来12分提高至25分,增设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城乡居民总收入占GDP比重、城镇化率等反映产业和城乡结构优化的指标。

实行多样化、复合化考评的如四川省。按照《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全省183个县划分为市辖区、重点开发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四类,分类区对各项考核指标赋予权重,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试行加权汇总百分评定制,实行全省拉通排名和类区分类排名相结合的办法:全省183个县考核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按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分别排序;按市辖区、重点开发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县、重点生态功能县分配排序。

随着省一级对市县考核方式的变革,更多市、县级政府将会面临着对区县、乡镇考核机制的改革。从已有的试点地区来看,分区差别化的考评体系较为普遍。以较早探索考核改革的“湖州样本”为例,浙江省湖州市对生态型的县区适当降低了工业经济指标权重,提高了生态环境指标权重;对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区适当提高工业经济指标权重,降低服务业指标权重。县区对不具备发展工业经济条件的乡镇则“考绿不考工”,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的考核,淡化或者取消对工业经济的考核,鼓励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产业。湖州下辖的安吉县就把15个乡镇划分为三类:有工业园区基础的乡镇,“考工”;山区乡镇,只考核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即“考绿”;有工业园区功能又有自然保护区的乡镇,“双考”。

从试点地区的实施效果来看,新的考核体系受到县、乡镇地方官员的欢迎。例如,闽清县一位官员表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后,各级干部将把精力放在发挥优势特色上,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很多乡镇干部表示,工作有抓手,做起事来也有干劲,工作也很有成就感。

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政绩考核体系的变革体现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以及中央对地方考核变化的思路,地方政府要注意这种评价导向的变化,主动进行调整,不仅包括对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也包括对下属辖区的考核评价进行调整。因地制宜是这一波调整最显著的特征,各地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应建立一个多角度、多因素并且结合地方实际的综合考评机制,寻找到发展的平衡点。相比过去的考核,这一轮新的政绩考核是一个新的开始,其执行效果如何,值得高度关注和跟踪。(RCY)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枣庄样本(一)】

随着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变得越来越迫切。但要实现成功转型并非易事,不仅仅是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整体规划、融资模式的变革、为转岗工人寻找新的就业出路等多方面问题。山东省枣庄市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按照国务院界定的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枣庄市被列入衰退型城市。不过枣庄市在早几年就已经开始主动转型,并分别以煤化工、重建台儿庄古城和棚改为突破口,目前已经开始体现成效,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枣庄的转型思路为:发展煤化工,由卖燃料变卖原料,形成优势接续产业,增强经济实力,解决钱的问题;发展文化旅游带动整个服务业,打造新型接替产业,为20万面临转岗的煤矿工人找到出路;改造棚户区,将枣庄由单一的矿山城市向宜居城市转变,为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保证。在本期和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从枣庄的这三个突破口,详述枣庄在这三大方面的具体发展措施。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首先是工业转型。枣庄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而长时期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已导致枣庄的煤炭地下储备量只够开采20至30年。不过,枣庄在经济转型中并没有放弃资源这个优势,而是依托资源,向多极化产业方向发展。

在枣庄,煤炭、建材两大行业对地方财政直接贡献率高达40%,如果加上相关产业,比例接近50%。转型之前,枣庄必须考虑清楚:煤炭产业的位置怎么摆?降耗又能带来多大发展空间?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就越高,把煤炭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从耗能与产出对比来看,2007年枣庄水泥产能3100万吨,仅占全市GDP的3%,能耗却占25%,砍掉1000万吨水泥,只影响1%的GDP,腾出的能耗空间用来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效益将数倍增加。

于是,枣庄没有抛开煤炭资源“另起炉灶”,而是依托煤炭资源精耕细作——拉长产业链,努力把煤炭“吃干榨净”。在煤炭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枣庄就开始有意控制了开采量,努力变“卖燃料”为“卖原料”,先后新上了煤炭精深加工项目51个。近年来,吸引新奥、联想、韩国SK等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先后落户。目前,枣庄市煤炭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达到592亿元,甲醇、醋酸、醋酐产能分别占到山东省的49%、75%、67%;枣庄市每年有1200万吨煤炭转化为医药中间体、造纸助剂、染料中间体等近百个精细化工产品。枣庄已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炭深加工基地之一。由于煤化工产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吨煤价值从甲醇到醋酸价值可提升近20倍。

在拉长煤炭产业链的同时,枣庄市加快水泥等耗能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关停小火电,腾出约5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空间。在此基础上,培植壮大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锂电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变“一业独大”为“多业并举”。为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枣庄市投资建设了28平方公里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8平方公里的西岗苯制品基地,加快推进锂电产业园、华润三九工业园、鲁南装备制造园等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由此,枣庄成为全国三大锂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和江北最大的中成药颗粒剂生产基地。截至目前,枣庄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量价齐跌的背景下,枣庄市今年上半年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1%,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3%,这证明枣庄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枣庄的工业转型经验充分说明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需要抛弃传统的资源产业另起炉灶,而是可以利用好自己的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从“卖资源”变为“卖产品”。同时,必须改变资源相关产业“一业独大”的状况,通过壮大和改良原有的工业基础,稳妥地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形成多元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LCY)

【县市发展乡村旅游需重视智慧旅游趋势】

2014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2014年为“中国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是指以无线终端应用为核心的“无线旅游”,即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设备,下载各种各样的App或软件,从而完成传统旅行社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如交通预订、行程安排、旅游攻略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习惯通过旅游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安排旅游行程。据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数据,景区网络营销平台从2011年开始运行以来,在线交易额已达3亿元,特别是针对散客的在线销售,近两年增长幅度均在30%以上。目前,智慧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态势。

而智慧旅游的建设主体,也已经从在线旅游企业、旅行社、省级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市、旅游景区,开始扩展到一般的地级市、旅游强县;智慧旅游的营销对象也不只是局限于知名的旅游景点,而是向乡村旅游延展。这对于想要大打乡村旅游牌的县市来说是值得重视的两个趋势。现在,已经有浙江奉化、湖北嘉鱼、四川平昌等地启动了智慧乡村旅游建设。

2013年,浙江奉化市在浙江全省率先开启智慧乡村旅游建设。奉化的“智慧乡村旅游”建设,包括标注有二维码的乡村智慧旅游手绘地图这样的平面载体,以奉化旅游商务网、WAP网、手机APP客户端为网络支撑的智能平台以及无线宽带网的覆盖等。届时,乡村旅游点将免费开通WIFI热点,乡村景点怎么走、玩什么、吃什么等等,游客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或扫描免费发放的乡村旅游手绘地图上的二维码,乡村旅游点的相关信息就会一览无余。同时,游客对乡村景点的相关服务,也可以通过智能平台进行评价或投诉。从2013年7月份,奉化已开始就区域内主要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进行定点定位、视频拍摄、图片、文字等信息采集,并通过时间的推动在全市主要乡村旅游点设置网络预订、无线网络、二维码和视频导游等系统,未来还将推广到全市乡村旅游点。

2014年3月,湖北嘉鱼县正式启动“智慧乡村旅游”项目,委托武汉光庭公司实施以“导航、导游、导览、导购”为主要功能的“2+2+1”智慧乡村游虚拟平台开发。针对嘉鱼县乡村旅游上规模的接待点数量多、标准化程序低、营销理念落后的现状,为了保证平台建设质量,嘉鱼县旅游局将启动实体平台建设,并赴接待点现场指导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支持“农家乐”业主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接待水平,有机融入智慧乡村游。

2014年4月25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举行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锁定“智慧乡村游、美丽巴中行”主题,用手机下载一个客户端,游客就可预定食宿、购买景区门票、网购旅游商品等。平昌借助该县旅游电子信息平台,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个人终端整合起来,推出巴中旅游资源项目推介会、文艺汇演、乡村旅游环线考察体验、自驾游、特色旅游商品及名小吃展销、登山休闲、骑游养生等活动。

智慧旅游的发展改变着旅游消费的市场渠道和消费模式,“无线旅游”业务也被认为是旅行社、旅游相关企业的“二次创业”。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这对于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也是挑战和新的发展机会,更多旅游资源包括偏远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借助智慧旅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地方政府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地市场推广和营销,并整合本地区的旅游景点、农家乐、酒店、商业服务设施等资源形成系统性的旅游发展体系。而这也将拉大重视信息建设和不重视信息建设地区之间的发展距离。

同时,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还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做好智慧旅游规划的同时,还包办了一批应用平台和推广项目,这样做耗费了大量成本。我们建议,在公共服务之外更广泛的互联网、移动应用、金融等方面,应当让企业唱主角。政府部门做好资源整合支持、整体营销和监管,其余的开发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可以由企业全资建设。(ACY)

【县域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何处着手?】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提出,在全国遴选2个示范省、14个示范市和300个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有效途径。在县一级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何处着手?

首先,是培育对象的确定。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农民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可定义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例如,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的承德市,以18-55周岁现有在乡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等为主要培训对象,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目前的实践更多的还是从产业出发,以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主。如,湖南醴陵市以水稻、蔬菜、生猪、黑山羊四大产业作为试点产业,从掌握的2000多户种养大户中按照认定标准筛选了1000户代表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的样板,其中,水稻400户、蔬菜200户、生猪300户、黑山羊100户,每个产业按照起步型、创业型、带动型三个档次进行分类管理;湖南平江县围绕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在全县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及综合素质较高、基础条件较好的返乡创业农民中,遴选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其中水稻800名、生猪养殖200名。

其次,是采取何种培育方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既包括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涉农专业专科学历教育,县级政府可以依托这一渠道完善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比如浙江省,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成立了浙江农民大学。还包括依托于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农机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等县级中职学校,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性培训,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比如安徽省郎溪县采取“职业院校+若干基地”的培训模式,对全县愿意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以及有意向回到农村创业、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人群,进行“理论+实践操作”的培训,举办各类型培训班,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送教育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科普讲座。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再次,是培训内容的选择。《通知》提出,要按照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摸底调查,课程设置适应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培训农民数量规模、从业结构等信息基础上确定培育对象,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在实践层面,地方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比如湖南醴陵县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分类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对起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对创业型和带动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河南省唐河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农业创业性培训,对经营规模较小和有志愿从事农业规模发展的种养大户和回乡青年农民进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

此外,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地方在借鉴其他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当把这项工作放在自身特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去,与各类型的涉农项目、农业扶持政策相结合,与构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共同推进,最终目的是发展本地区的农业经济。(LCY)
回顶部